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33篇
  61篇
综合类   402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1 毫秒
81.
采用3种洗涤模式对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进行脱毒,研究了其酶水解液的乙醇发酵性能,比较了不同用水量下逆流洗涤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水解液的乙醇发酵性能.结果表明,逆流洗涤脱除主要发酵抑制物的效果最好,批式分次洗涤效果次之,批式洗涤效果最差,3种洗涤方式对主要发酵抑制物乙酸的脱除率分别为100%、92.27%和77.66%.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经固液比1∶7.5(g∶ mL)逆流洗涤、酶水解和水解糖液浓缩后被酿酒酵母发酵24 h,糖利用率97.58%,乙醇得率93.74%.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通过比较常氧(20%)和低氧(5%)环境下培养牛体细胞的生长效果,进而探讨低氧对牛体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选用牛的3种常用核移植供体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卵丘颗粒细胞)分别在常氧和低氧2种培养环境下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和细胞克隆培养,并对其倍增水平和细胞克隆形成效率作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的低氧环境对这3种细胞的体外增殖均有促进效果,而且各细胞的增殖水平(50.61±2.47、16.35±0.43、43.38±0.84)均显著高于常氧组(27.42±0.23、12.14±0.83、32.76±1.53,P<0.01)。以500个·皿-1(直径100mm)的细胞浓度接种培养的情况下,低氧培养的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克隆形成效率((53.05±4.62)%)显著高于常氧组((36.68±5.68)%)(P<0.01),而低氧组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卵丘颗粒细胞获得的细胞克隆数只是略多于常氧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当以1个.孔-1的细胞浓度接种于96孔板培养时,低氧组各类细胞的单细胞克隆形成效率((21.60±2.37)%、(22.29±5.42)%、(27.92±3.69)%)显著高于常氧组((12.01±1.42)%、(7.92±2.86)%、(10.49±3.07)%)(P<0.01或P<0.05)。将体外培养条件的常氧含量(20%)调减至更接近体内生理状况的低氧含量(5%)可以延长牛体细胞增殖寿命和提高单细胞克隆形成效率,对细胞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3.
 以能够产生抗虫皂苷的高抗小菜蛾资源G 型欧洲山芥(Barbarea vulgaris R. Br.)B44 为材料,利用RACE 技术克隆出皂苷合成关键酶beta–香树脂合成酶的基因(Barbarea vulgaris beta-amyrin synthase,Bv-beta-AS)。该基因编码区序列长为2 289 bp(GenBank 登录号JQ172795),推导其编码762个氨基酸;在基因组水平上长度为4 107 bp (GenBank 登录号JQ172796),含有15 个内含子。Bv-beta-AS编码的氨基酸具有beta–香树脂合成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即DCTAE 序列和QW 特征序列,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beta–香树脂合成酶基因的相似性最高,为74%。利用荧光定量PCR 对欧洲山芥在小菜蛾诱导下该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受虫害诱导时上调表达,但是上升到12 h 达顶峰后随时间推移呈回归的趋势。从序列特征和表达模式上推测,Bv-beta-AS 可能是抗虫皂苷合成途径的一个关键酶的基因。  相似文献   
84.
为了揭示鹿茸发生机理,阐明生茸区骨膜在鹿茸发生中的作用,选择4只1周岁雄性梅花鹿,在鹿茸发生前,通过外科手术将一侧完整的生茸区骨膜摘除并移植到额骨上。结果,摘除骨膜的生茸区没有发生鹿茸,而在被移植的额骨部位上发生了鹿茸且生长发育正常。证明了生茸区骨膜是鹿茸发生的组织基础,同时为通过异位生茸提高鹿茸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5.
旨在探讨枣果实裂果的机理,笔者采用石蜡切片法结合电镜扫描分析法,对壶瓶枣果白熟期后的阴面和阳面的果皮细胞层数、大小及果皮皮孔等微观结构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枣果的逐渐成熟,体积不断膨大,果皮细胞层数和果皮细胞大小均呈现"少-多-少"的单峰变化,进入完熟期后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86.
氮素对温室番茄果实发育及其氮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海平  郭荣  李灵芝  曹阳 《核农学报》2010,24(2):365-369
为了探索华北地区连栋温室栽培条件下番茄水培适宜的氮素管理方法,试验设4个处理:N5(扭送素浓度5mmol/L)、N10、N15和N30。其他营养元素的浓度是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番茄营养液配方配制。比较不同处理间番茄每克鲜果实形成干物质的量、果实鲜重与其直径的关系、植株积累的生物量、产量和氮吸收量等。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营养液中氮素浓度越大,果实中每克鲜物质形成的干物质越多。处理N5、N10和N15中,每克鲜果实形成的干物质量分别是0.0733g、0.0804g和0.1316g。继续增加营养液中氮素浓度,每克鲜果实形成的干物质量却降低了,处理N30仅为0.0913g。其他几个指标显示相同的趋势。4个处理中植株的总干重依次为189.1、293.9、734.1和488.2g/m2。产量依次为3.68、6.55、15.50和11.01kg/m2。果实每克干物质的氮吸收量分别是0.0231g、0.0237g、0.0242g和0.0235g。果实鲜重与其直径成幂指数关系,氮素浓度对果实鲜重与其直径的关系影响不大。因此,番茄水培适宜的氮素浓度为15mmol/L。  相似文献   
87.
山西省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依据山西省潇河、利民、浮驮河、小樊灌溉试验站1979~1988年的冬小麦灌溉资料,采用多年综合调参法,求出了Jensen、Minhas、Blank、Stewart及Singh模型的参数,并通过对该5种模型拟合方程的拟合精度以及计算产量与实测产量相关性的对比分析,分别得出了潇河、利民、浮驮河及小樊四地的适宜的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88.
小麦白粉病已成为当前小麦生产的严重威胁之一,加快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小麦育种及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前人已开发的Pm 21、Pm 30、Pm 34的STS、SCAR和SSR标记对96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6份材料中,4份材料含有Pm 21基因(占4.17%)、9份材料含有Pm 30基因(占9.37%)、21份材料含有Pm 34基因(占21.87%);其中l份材料以Pm21 +Pm30(占1.04%)聚合形式存在;另l份材料以Pm 30 +Pm 34(占1.04%)聚合形式存在;没有发现Pm21 +Pm34聚合类型以及Pm 21+ Pm 30+ Pm 34聚合类型.上述结果可以为小麦抗病育种中抗病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早熟棉花种子萌发特性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65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处理,测定棉种萌发过程中种胚相对含水量、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盐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0~15 h内相对含水量持续上升,15~60 h逐渐平缓,63 h时相对含水量有上升趋势。新陆早45号种子的相对含水量在不同盐浓度下表现为:0.2%比对照的相对含水量高,0.8%相对含水量最低;新陆早65号的不同浓度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吸水速率新陆早65号>新陆早45号,且相对含水量新陆早65号>新陆早45号;随盐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发芽势均有下降;处理前60 h在0.2%、0.4%、0.6%和0.8%盐浓度处理下,新陆早65号的平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新陆早45号分别高出15%、19%、2%和13%,相同NaCl浓度胁迫的80 h内,新陆早65号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在0.2%、0.4%、0.6%和0.8...  相似文献   
90.
分析山西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有助于了解山西野生大豆起源与进化,为野生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及资源高效利用等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52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于山西省9个地区32个县市的7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45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7个等位基因,变幅为3~19。等位基因频率为0.185 7~0.885 7,平均0.421 0;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10 2~0.871 8,平均0.710 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01 9~0.858 4,平均0.679 7。将所有供试材料按地理来源分类,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部野生大豆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北部次之,南部最低。而各组的平均主要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与之相反。基于遗传结构和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都可将试验材料分为3个类群,两种分类结果基本相同。第一类群主要包括山西中部部分资源,第二类群主要包括山西中部部分资源和山西北部资源,第三类群主要包括山西南部资源。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较为一致。山西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中部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北部资源次之,南部资源最低。推测山西中部和北部曾经发生过种质交流,导致中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高,该区域可能为山西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